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6年首度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報告指出,罹病人數從1980年至2014年已成長3倍,達4.22億人。另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15年全球糖尿病的醫療花費約為22兆台幣,佔全球12%的醫療支出,並預估2040年將達27兆元。
而台灣也深陷糖尿病風暴中。糖尿病在2014年為國人第5大死因,平均每小時就奪走一人性命。
糖尿病就是因為體內無法正常利用胰島素而引發的疾病。
糖尿病會引起血管與神經的問題,它也會改變免疫系統,因此當輕微的感染,也很容易造成其他皮膚或組織快速的壞死,造成截肢!!!
糖尿病會造成三個常有的併發症: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其中影響與威脅患者最大的是神經病變,特別是在須承重的下肢及足部,在糖尿病患所面臨的兩大挑戰,第一是由足部壓力的不均導致傷口的潰爛;第二是在站立或行走時,足部所承受的力量無法從已受損的關節或肌腱中取得分散,及足弓部分塌陷影響行走及足底受力方式。
↑上圖為Dr.Foot專業足部評估中心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糖尿病為何為造成足部問題呢?
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使病人腳部容易受傷,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作出適當的治療,由於血流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骨骼,導致截肢危險,因此,糖尿病的病患應特別重視足部護理。
導致糖尿病患足部問題有哪些原因?
1、神經病變
因為會侵犯感覺神經纖維,會使病人手腳發麻、刺痛等,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對溫度、痛、震動的感覺會日漸不靈,最後完全喪失感覺,使得足部失去知覺,所以傷口並不會引起您的注意,故導致足部潰爛。
2、血管病變
因為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凝血功能異常、內皮細胞受損等。糖尿病人週邊血管阻塞的部位往往比較廣泛,而且會影響較小的自律神經、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的病變、周邊血管阻塞、細菌感染等。動脈主要的症狀有小腿肌肉痛 (尤其是走路時)、足部脈搏變弱或消失、腳溫變冷等,嚴重者發生壞疽,足部循環變差,使傷口不易癒合。
3、感染
糖尿病人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細菌繁殖的大好環境,所以當足部皮膚受損、細菌侵襲,容易擴展而難以收拾。
糖尿病患足部護理應注意哪些?
1、控制血糖:根據糖尿病控制和併發症試驗報告,控制血糖可降低神經傷害,所以控制您的血糖是預防足部病變的最基本要求。
2、每天睡前檢視你的足部是否有切傷、傷口、撞傷及紅點產生。
3、洗乾及擦乾你的足部及足間部位。
4、定期檢查你的指(趾)頭,可以用鏡子協助檢查腳底以及足趾之間。
5、記住,剪指甲以"平剪"的方式。
6、不可以自行使用剃刀葉片、雞眼貼布、雞眼液,或硬皮去除器去除腳部的雞眼或硬皮,應尋求醫師協助。
7、一旦發現腳上有異樣、有傷口或香港腳,馬上去看醫師,以免引起細菌感染潰爛。
8、穿著合適的鞋襪,鞋子必須柔軟合腳,尤其是腳部有變形。
9、穿鞋子之前要檢查有無異物。若視力不良,要請他人代為檢查雙足及鞋子。
10、 初次穿新鞋子,不要穿太久。不可以赤腳走路。
11、 不可吸菸,因為會使末梢血管收縮,以及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易造成動靜脈血管狹窄或阻塞。
怎麼避免形成傷口?
選一雙好鞋及糖尿病專用鞋墊
1、最好是在黃昏選購鞋子,因為一天的活動後,雙腳的尺碼會比早上增大,所以在下午或黃昏時選購鞋子,尺碼會較適合。
2、如果左右腳尺寸有別,應選較大的為標準,最好能準確地量度腳與鞋的尺碼,避免購買過緊或過寬的鞋子而磨腳。
3、糖尿病鞋款應具備以下特性:
●鞋前楦頭加寬加高,提供腳趾舒適的伸展空間。
●前楦頭加港寶,防撞及保護。
●鞋內減少縫線及材料接縫處,避免磨腳。
●材質以透氣、真皮或軟質布料為佳。
●鞋跟加強硬度及穩定性,以提供良好的支撐。
●前楦應有翹板設計,降低足部壓力減少疼痛。
↑上圖為Dr.Foot專業足部評估中心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4、鞋墊應據有減壓功能,降低對傷口的壓力與磨擦。
正確穿鞋
1、穿著新鞋的時間不宜過久,因為新鞋較硬,容易使腳部受損,最好先試穿一至二小時,待適應後才慢慢增加穿著的時間。
2、試穿新鞋後,要檢查雙腳,如果有水泡、皮膚破損或紅腫之情況,表示新鞋的尺碼或鞋形不適合,不應繼續穿著。
3、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藏雜物,如釘子、石頭等,避免因腳部感覺遲鈍而使腳部出現傷口。
4、避免在任何地方赤腳走路。
正確穿襪
1、避免穿著不透氣的尼龍襪,應選購柔軟的棉質襪。
2、襪頭部份要選擇寬鬆,避免彈性過強及過緊的襪,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3、不可穿著破爛或是修補後的襪子,因破口若套住腳趾,會影響血液循環,縫口會磨擦導致腳部受傷。
4、襪子要每天更換,並保持腳部清潔。
5、當天氣寒冷時,穿較厚的羊毛襪作保暖,不要使用暖爐或熱敷以免燙傷皮膚。
糖尿病患照顧好雙腳,就能避免走向截肢的命運!!
Dr.Foot達特富足部檢測中心,聘請足部領域專精的物理治療師,為您找出困擾已久的足部問題;針對不同的功能需求,製作量身訂製矯正鞋墊及最符合足部生物力學的客製化取模訂製服務,讓您也了解自身足部問題知識;讓物理治療師解決扁平足、足跟疼痛問題及脊椎側彎...等問題,幫您回復該有的足部健康,腳健康了,生活就幸福了。
2016/11/28
2016/11/22
先天遺傳加後天穿錯鞋-拇趾外翻回不去嗎?
典型的拇趾外翻,也就是腳背第一掌骨與大拇趾之間的關節,呈現外凸彎曲的樣貌,常伴隨其餘腳趾的擠壓變形、足部疼痛。
拇趾外翻形成的原因,跟據國內外醫學研究證實「遺傳」是最大的因子,拇趾外翻是足部骨骼形狀,也就是由腳型所導致的變形,而腳型則遺傳至父母、家族長輩。而穿錯鞋子卻是間接加劇拇趾外翻的因素。
哪些腳型容易導致拇趾外翻?
1.足部拇趾與第二指之間的距離太開
拇趾外翻最重要的原因是足部大拇趾與第二指之間的距離太開,當前兩根腳指的指骨分太開,會使大拇趾往第二指靠攏,如果再受到不當擠壓,拇趾的關節便會產生變形。
2.拇趾韌帶較鬆
韌帶鬆弛也是原因之一。「有些人的韌帶比較容易拉力不平衡,體質上容易拇趾外翻,通常是家族性的,媽媽有,女兒也就有,」
3.扁平足或高足弓
扁平足的人因為骨頭構造使然,比較容易因拇趾外翻引起疼痛。旋內(比較扁平)的腳壓力傾向內側比較容易變形或有症狀,但也有許多正常足弓或高足弓患有某種程度的拇趾外翻。
《什麼是扁平足?》
4.長期不正確的穿鞋習慣
高跟鞋、巫婆尖頭鞋,鞋子的擠壓在大拇趾處,使壓力被拉向第二趾而變的疼痛、形成滑液囊、前掌底起繭、橫弓塌陷,常見於女性。
《美麗的代價-高跟鞋有多傷腳?》
《足踝研究期刊(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曾在2010年刊登一篇研究,學者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英文、俄文、西班牙文、德文、中文的調查加以分析,發現全球拇趾外翻的盛行率在18~65歲之間為23%,也就是將近每4人就有1人有這種困擾,65歲以上更佔35.7%,即每3人就有1人就有拇趾外翻問題。在台灣可能每10個人就有一個患有中、重度的拇趾外翻,只是人們不見得知道在不影響行走或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多數人會選擇忽視。
許多拇趾外翻的人,小時候就有拇趾關節彎曲的現象,若沒有進行腳趾肌肉的鍛鍊,長大後關節彎曲會加劇,有的還會演變成嚴重的腳趾變形,甚至疊趾。以足部拇趾關節彎曲的角度來說,15度以下算是正常,一般人角度介於10~15度之間。彎曲角度若在15~度,則有輕度拇趾外翻; 25~40度算是中度,如果彎曲角度已超過40度,就算是重度拇趾外翻。
不想開刀,如何與拇趾外翻和平共處?
》選較寬的鞋子楦頭、善用輔具減輕不適
要減輕足部拇趾外翻,還是得從鞋子做起。
穿適合的鞋子,鞋子的設計應該是高頭鞋和寬楦,在晚上時利用輔具(趾間分隔墊、姆趾外翻夜間支架)把第一趾與第二趾中間給與分離,特別是前足問題的人,例如姆趾滑液囊腫,鞋子要有翹板rocker設計,在姆趾滑液囊處不要有壓力,建議提供足部輔具使得得著更舒適性,並且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及要預防避免穿壓迫腳趾的鞋和狹窄與不適合的鞋子。
另外將橫弓撐起增加行走功能與重塑足部結構、使用前足內側契狀墊減低前足外翻、使用矯正鞋墊將足弓撐起並避免後足外翻,足部的結構皆為連帶性之組織,有時姆趾外翻只是一個表徵,必須去仔細評估找出其根本問題。
》拇趾關節與肌肉訓練
時常鍛鍊拇趾肌肉,可以強化拇趾肌肉與韌帶對關節的支撐力,避免關節愈來愈彎曲。
↑上圖也可以用於兒童足弓訓練及足部舒緩伸展使用
足部的結構皆為連帶性之組織,有時姆趾外翻只是一個表徵,必須去仔細評估找出其根本問題,再使用相應的輔具。
→什麼是足部評估
2016/11/14
O型腿與X型腿
什麼是O型腿與X型腿?
當立正站好時,一般狀況下從正面看兩側膝關節與踝關節內側會相互靠在一起,雙腿各呈一直線。 但若雙踝貼近但雙膝之間距離過大,遠看會呈現 O 字形,稱為膝內翻或俗稱 O 形腿; 反之,也可以是雙膝靠近但雙踝之距離卻過大,遠看呈現 X 字形,稱為膝外翻或俗稱 X 形腿。
有什麼影響?
以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膝內翻或外翻均會造成膝關節兩側的受力不平衡,導致同側壓力增加。同時對側韌帶也會因受力方向偏移,造成側韌帶鬆弛不穩、半月板損傷破裂等。除了走路或 運動時感覺疼痛與姿勢異常外,將來也是造成成年人關節軟骨退化磨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O型腿與X型腿,我們可以分為「兒童」與「成人」兩個階段來看~
兒童骨骼成長的鐘擺現象
【0~2歲】-O型腿
【2~4歲】-X型腿
【5~7歲】-恢復正常
【8~10歲】-骨骼復原定型直腿
嬰兒出生前在母體內壓迫的關係,所以正常的新生兒,小腿大約呈現 10 至 15 度的內彎角度。當幼兒開始學站或走時,負重時會讓 O 型腿更加厲害。到了 18 個月到 2 歲之間,腳會慢慢變直。但之後 O 型腿持續修正,接著過度矯正,而變成 X 型腿,在 4 歲時最為明顯。之後,X 型腿又慢慢回正,在 6 至 8 歲以前,會逐漸變為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正常的腳,並不是完全一直線,而是有些許的外翻,平均來說,在 6 度以內。這種發育現象從 O 型腿變直,再變為 X 型腿,再變直的情形稱 之「鐘擺現象」。
大部分兒童對稱性的 O 或 X 型腿都屬於生理性或發育性的現象,一般而言都較輕微,並不需要特別 X 光檢查或治療。但是如果變形特別嚴重、步態異常、大於自然矯正年齡還未自動矯正、或惡化、以及非對稱性的 O 或 X 型腿,應尋求小兒骨科醫師的診斷。
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對孩子的成長影響
O型腿的臨床表徵是指膝蓋向內翻、髕骨朝內轉、兩腳踝碰在一起兩膝內側卻留有空隙,常會造成孩童產生內八步態、常跌倒、蹲不下去、骨盆往下前翻轉等問題。
兒童X型腿常見於關節過度鬆弛、扁平足併有後足外翻、習慣W型坐姿,其臨床表徵為膝蓋向外翻、髕骨朝外轉、兩膝碰在一起兩腳踝內側卻留有空隙,若將腳踝碰一起時兩膝就呈前後交疊現象。
病理性的O型腿或X型腿是指間隙大於2英寸,就會使股骨頭連帶內外轉,產生骨盆向前旋轉,進而影響脊椎與長短腳,所以兒童有O型腿或X型腿現象時不用太緊張,但如果會有其他症狀或問題,都須再觀察與評估。除了因遺傳或疾病問題所造成的O型與X型腿,須先對疾病問題作治療外,一般兒童O型腿或X型腿可透過矯正鞋墊來協助調整,並搭配一些運動訓練,都可以有改善的機會。
成人O型腿或X型腿
成人則需探究是因疾病或體能衰退的影響!
O型腿:過勞、體能不佳、老化,使得膝關節內部磨損,足跟外側受力大,常以拇趾外翻來代償此負擔。
X型腿:大多是孩童期運動不足或腳力不佳,例如:身高超高的人會有此特徵。
一般成人O型腿或X型腿,因骨骼已定型再加上老化的關係,主力再於預防及減緩退化,可以透過矯正鞋墊來達到三足弓支撐、均壓、減壓的作用,以減少膝關節的磨損與退化速度。
→什麼是專業的足部評估?(點我了解更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