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1

前腳掌痛-「蹠痛」



蹠(蹠音同"直")痛,指的是前足底的疼痛與發炎,常誤判為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的疼痛部位主要落在後足底或足跟處。蹠痛在運動員的身上常發生,以跑者居多,需要彈跳的運動員也會發生,另外高跟鞋血拼者、夾腳拖鞋(人字拖)的愛好者也是好發族群。



蹠骨頭位於腳底前部,腳趾與腳掌相接之突起處。由於在走路過程中,身體重量在單腳站立期時由蹠骨頭及腳跟各負擔一半,而在站立末期時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腳的蹠骨頭上,甚至在跑步時,第一和第二蹠骨頭受到地面衝擊力可高達體重的3倍,而每個人一天光是走路就要走一萬步左右,可以知道足部的負擔有多麼大,因此任何下肢或足部力學的不平衡,都容易有蹠痛的問題。


蹠痛發生的過程常是慢姓、漸進式的,平常走路前腳底會像一直踩到小石子般的疼痛不舒服,而且可能症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或者比較少見的是本來隱隱作痛,突然疼痛跛行。疼痛位置可能是單一或多個蹠骨頭,特別是在足部推進也就是中段單腳站立期之後的時期最痛。


發生原因
造成蹠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該部位承受的壓力過大。從過往經驗來看,可綜歸以下幾種因素。

1、過度使用損害或受壓,如從事足部高衝擊性的運動,如跑步或彈跳運動者。
2、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如穿高跟鞋或鞋子楦頭過窄且堅硬的鞋子行走也會有蹠痛;或是長期穿不合腳型的鞋子,如高足弓者穿足弓支撐不夠的鞋子的人,也是蹠痛好發族群。
3、長時間的站立或負重,導致該部位受損,如肥胖的人。
4、腳底長雞眼、姆趾外翻或腳趾頭變形、腳跟肌腱過緊、或因年紀增長脂肪墊變薄或退化等。


治療與預防
在疼痛劇烈的急性期時,休息是最重要的,另外可以先用冰敷,之後疼痛減輕局部不發熱時,可以熱敷。
急性期過後,就要針對造成蹠痛的原因加以矯正,體重過重者,減重是必要的。選擇鞋子時,楦頭應該夠寬勿太窄,鞋子內部的前足底處應有彈性但勿過度柔軟,否則蹠部的支撐就不足了,另外符合足弓的足弓支撐也重要,特別是高足弓的人,足弓支撐應該更足夠。
此外,行走時不要過快,臨床上發現鞋子穿的較緊,或是穿夾腳拖、藍白拖,性子比較急,走路又快的人最常發生蹠痛的症狀。而跑步或跳躍運動造成蹠痛的人,除了要有合適且合腳的鞋子外,適當的休息與漸進的運動調適是重要的。在家的拉筋運動,也有助於緩解大部分的蹠痛--可直接做墊腳尖的動作,撐住20秒鐘。
減少前掌腳底的壓力和給予足部呵護的產品,足部輔具的蹠骨墊可以放在前掌腳底的後面,來減輕疼痛和壓力,並且使重量重新分配,以提供更多的耐受力。


蹠痛是經年累月的足底壓力異常所造成的,治療的最好方法是尋找專業的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幫您找出原因,加以預防及調整,才是解決之道。

如何區分「繭、雞眼、疣」?

雞眼就如同腳底板上粘了一顆小石頭,只要踩到地面就會痛得哇哇叫~
但是雞眼、繭、疣,卻是常常分不清楚,下表與圖片讓你快速了解其中的差別:
雞眼
原因 皮膚常其受到壓迫或磨擦,造成局部角質增厚而引發 皮膚常其受到壓迫或磨擦,造成局部角質增厚而引發 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外觀 看起來有點透明中心有凸起黃白色硬顆粒,表面摸起來較平滑,腳底紋路不會中斷。 摸起來粗糙、面積較大、邊界不明顯。 中心有黑點、表面有凸起,且常伴隨紅色血絲,腳底紋路會中斷。有時會因為病毒擴散,會一次長很多顆。
常見位置 腳底、趾背、趾間、腳後跟、腳姆趾、小趾外緣。 腳底、手部 腳底、趾背、趾間、腳後跟、腳姆趾、小趾外緣、手部、臉部。
繭很像骨痂一樣,因為死皮細胞堆積而成,在腳趾處形成厚厚的或變硬,它們包括像圓柱形一樣有一點,它們會壓到底下的神經引起疼痛,繭是一種常見的足部問題,它會長在腳趾、腳尖、和外側處,因為持續的摩擦和穿鞋的壓力,會使繭發炎,有一些繭的形成被稱為軟組織繭。
【原因】
穿緊鞋子常會造成我們的腳長繭,穿高跟鞋、太緊的彈性襪或襪子、變形腳趾、鞋子太鬆造成向前摩擦和滑動,都可能是原因之一,軟性的雞眼(是由骨突所造成)會因為前足的出汗而形成,產生繭的形成,也會和滑液囊炎併發為潰瘍(潰爛)。
【症狀】
皮膚的異常、變厚、變硬、可能成片剝落或乾燥、局部性在手或腳或其他可能受壓或摩擦處 。
【治療與預防】
治療上除去摩擦力是需要的,治療與預防非常簡單,我們只要穿適當、寬楦的鞋子,避免鞋子太緊或太鬆,使用足部輔具的幫助,或在鞋內放入鞋墊,來吸收衝擊力和剪力,且避免緊的鞋子和襪子,以提升腳在健康的環境下。試著去解決繭的形成並使用鞋墊,這些解決方式可以增加我們對腳的活動度和不舒適的問題,糖尿病的人和其他的循環不良的問題,也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化學上的製品來去除繭。

骨痂Calluses
骨痂的形成原因是因為重覆性的壓力或摩擦,產生死的表皮細胞堆積而成變硬、變厚,骨痂的形成是身體上一種防禦的機制,保護腳對抗不利或過高的壓力和摩擦力,骨痂一般的發現在前掌腳底ball-of-the-foot和足跟或大姆趾內側,有一些人的骨痂很深很硬,像一粒核果,骨痂特別的形態就是疼痛和壓力感,這情形會轉移變成Intractable plantar Keratosis。
【原因】
因過度的受壓在一個特定的地方而形成繭、骨痂,一般常見形成的原因是穿高跟鞋、鞋子太小、肥胖者、走路時不正常的步態、扁平足、高足弓者、有骨突起處、足部底部缺乏脂肪處而產生。
【症狀】
皮膚異常、變厚、變硬、可能變薄(脫落)或乾燥、好發在腳的局部處或可能突出處與受壓處。
【治療與預防】
很多人試著用修剪的刀切剪或用指甲剪來處理,這是不適當的治療方式,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變壞,或造成不必要的受傷,糖尿病患者更不可以去嘗試。
過度的壓力會形成繭、骨痂,以使用足部輔具的幫助,來使重量平均分配,有效的足部輔具(鞋墊)的重量轉移方式”hot spots”或在高壓力處給予治療,使用足部輔具也可以吸收足底衝擊力和摩擦力,而女性也應遠離穿高跟鞋,若繭、骨痂好發在手上時,我們可以在工作時戴上手套去減少摩擦,一般骨痂calluses和繭corns的病患所產生併發症很少,必要時手術治療為最後的考慮。

病毒疣
【原因】
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病毒多存在潮濕環境,包括浴室、泳池、三溫暖、溫泉附近;如果光著腳丫子走路,而腳底破皮或有傷口,就可能感染病毒。
【症狀】
初期病毒疣症狀不明顯,皮膚表面冒出小顆粒,有如白色小點,時間一久就會出現不規則形狀的突出硬塊。如果發現手腳皮膚出現小硬塊久久不消,就應提高警覺到院接受診治。
【治療與預防】
病毒疣大多侵犯皮膚表皮,易使表皮逐漸增厚,走路時如壓迫患部就會疼痛,如果不治療,病灶會變大、變多,並傳染給其他人。治療病毒疣的方法目前有電燒、冷凍治療、腐蝕藥水等,目的都是破壞增厚的表皮,其中以冷凍治療為主,透過極低溫的液態氮破壞病灶組織,治療時間大約需要兩個月。
建議不要赤腳走路、避免出入地面潮濕的公共場所、腳底保持乾爽、避免腳部出現傷口、腳步不要太快以免磨擦破皮、不要共用拖鞋。

2016/10/03

認識兒童時期的「生長痛」


爸爸、媽媽你可能有類似的經驗,白天活蹦亂跳的小朋友,夜晚卻三不五時哭鬧地說腳好痛。

生長痛,多發生於3~12歲左右的孩子,由於這段年齡正是生長發育階段,所以就把它叫做「生長痛」,大約有30%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此生長痛的。常出現在小朋友的下肢,可能會在關節、小腿、大腿等部位,且發生的時間大多是在晚上,沒有固定的患部,更沒有紅腫熱痛、硬塊等現象,發作時間不長,多在三十分鐘內,小朋友可能會痛到哭醒,一般認為是骨頭與肌肉生長的速度間未能協調所致,骨頭長的較快而肌肉較慢,所以在關節處會有肌肉牽引的壓力所致的疼痛產生,尤其活動度(彎曲度)較大或活動量過大的孩子比較容易發生,但實際上,家長不必太過擔心,通常只要以按摩、安慰、熱敷或吃點止痛藥,約十分鐘、半小時就安然入睡;但若疼痛的部位固定、痛只限於一腿、白天也痛、外觀上有變化如紅、腫、熱等時,就必須查明是否有其他的病因。



並非所有不明原因皆為成長痛,家長可以將疼痛做詳細記錄,疼痛發生的時間、長度、位置、頻率、消失原因、當天活動的情形做評估,家長也可以詢問醫生,因目前成長痛還不確定真正的機轉為何?但知道有些小朋友會因白天長時間的站、走、跑、跳、爬樓梯而造成運動過度有關。

只要排除以下因素就可更確定是否有成長痛,兒童下肢疼痛的原因:

1、創傷:如骨折、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或脫臼
2、感染:骨隨炎、蜂蜜性組織炎
3、骨頭缺血性壞死
4、血管性疾患:血管瘤、血友病
5、先天性疾患:先天性關節脫臼或移位
6、發育上的疾患:如精神方面上的問題
7、腫瘤(惡性或良性) :白血病
8、膠原性疾病:風溼性關節炎


但某些疼痛和運動量特別有關係,這種疼痛比生長痛劇烈,在一天的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局部無明顯症兆時,要在注意以下可能原因:

(一)、關節活動度過大
這部分的孩子很像橡皮人,關節柔軟度很好,可做高難度動作。平常可以做重量訓練來強化關節力量,便可改善運動所造成的不適。

(二)、扁平足
因扁平足容易造成腳踝、膝蓋、髖關節或下背部扭傷,導致運動的耐受性變差,容易疲勞或痠痛。這種狀況可以透過健康鞋墊加以改善,但是造成扁平足的原因很多,嚴重程度與臨床表現也可能不太一樣,須透過專業的足部評估才能找出原因,並對此使用最佳的緩解及改善方法。(了解扁平足)

(三)、長短腳
短腳在1~兩公分內是容易被忽略的,但是卻會造成孩子良性痛,這類的小朋友在初學走路時,表現動做就稍為遲緩,等他在長大一點,也會因為長短腳產生腳痛或下背痛的現象,長短腳可透過健康鞋墊來彌補其長短差距,避免造成更嚴重的骨骼歪斜。(了解長短腳)


→什麼是專業的足部評估?(點我了解更多)

幼兒疼痛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心理層面的影響也要考慮進去,複雜的症狀需要不同的專家與家長配合才能解決問題,千萬不要輕忽孩子們對下肢疼痛的敘述,避免影響後續成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