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Foot達特富足部檢測中心,聘請足部領域專精的物理治療師,為您找出困擾已久的足部問題;針對不同的功能需求,製作量身訂製矯正鞋墊及最符合足部生物力學的客製化取模訂製服務,讓您也了解自身足部問題知識;讓物理治療師解決扁平足、足跟疼痛問題及脊椎側彎...等問題,幫您回復該有的足部健康,腳健康了,生活就幸福了。
2016/09/22
小孩踮腳尖走路正常嗎?
孩子在學習站立、走路、跑步的過程中,通常會容易出現踮腳尖的現象,這是因為他們正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姿勢與速度,2歲前這個現象是屬於正常的,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如果孩子總是踮腳,幾乎沒有平放,且不容易維持蹲姿,甚至3~4歲依舊踮著腳走路,就需要進一步了解其他可能的狀況。
常見踮腳尖走路原因
1、長短腳:踮腳尖通常是兩隻腳一起墊著,如果只有一隻腳墊著,有可能是因為長短腳,或是一邊的張力比較高,張力較高的就會墊腳尖。(點我→了解長短腳)
2、感覺統合異常:就職能治療而言,會較著重於寶寶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其前庭、本體覺與觸覺的整合出現問題,例如20﹪自閉症小孩會出現踮腳尖,因為踮腳尖可以帶較多的搖晃感和不同的關節壓力刺激,他喜歡前庭刺激與本體覺刺激,所以他喜歡踮腳擺動身體搖晃,這也是他喜歡墊腳走路的可能原因。
3、過度敏感:寶寶也可能是因為觸覺防禦而造成墊腳尖,這麼做是為了減少腳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例如:寶寶有時候突然踏到冰涼的地磚,也會出現墊腳尖的動作。
4、阿基里斯腱(後腳筋)太短:這部分較難論斷因果,因為它和踮腳走路互為因果,究竟是因為後腳筋太短而造成墊腳尖?還是因為長期墊腳尖造成後腳筋太短?
5、神經肌肉骨骼問題:這是最為嚴重的情況,因為腦性麻痺或部分先天性疾病,也會導致寶寶有墊腳尖的習慣,許多研究顯示踮腳尖可能是發展障礙孩子早期的徵兆之一。
6、太早使用螃蟹車:因為螃蟹車只要稍為一蹬就可以移動,使得孩子容易以踮腳的方式行走,這樣的方式其實不利於孩子學習正確的走路步態,建議等孩子可以扶著走路時再使用為佳。
如何判別正常與異常?
正常情況
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四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以下兩種狀況非常常見,但皆屬正常,爸媽不必太擔心。
狀況一:一走路就墊腳尖,但站立不動時就踩平,或是也可以蹲的很好。
狀況二:有時候墊腳尖,有時候又正常走路。
異常情況
最擔心的是先天後腳筋有問題,或是足部有異常,孩子在還不會走路時,可能就會有其它的異常出現,不太會到學走路時才發現踮腳尖的現象;因為既然是病理性的,還沒學走前,腳的活動時,可能就會不對勁的異常訊號。
復健與治療
若是因先天疾病導致足部異常,須先各別處理疾病問題,再進行復建,才能治標治本。若是感覺統合問題,就必須進行感覺統合治療;當找不出寶寶墊腳尖的原因時,家長應反覆提醒寶寶要踏平,或是提供誘因以改變習慣,甚至可以讓他穿上硬底的鞋子,幫助矯正,也可以諮詢足踝專業醫療人員,評估適合的輔具或運動來協助調整。
以上問題,須由專業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做專業評估,才能針對問題來進行治療與改善,切勿道聽塗說使用偏方或來路不明產品,避免惡化問題。
Dr.Foot 全省專業足部評估中心-服務據點
2016/09/13
兒童內八步態的運動治療
兒童出生後18~24個月間的內八是生理發育正常之現象。
年齡若超過3歲後仍有脛骨內旋而產生內八,且脛骨小腿與足的角度(TF angle)超過-45度,即需處理治療。
造成小孩走路內八通常原因有三個:
1、前足內收
2、脛骨內旋
3、髖關節過度內傾
這三種原因有可能單一產生,也有可能合併發生,需經醫療專業人員仔細檢查評估,來釐清分析與確定內八原因,大部分都是髖關節過度內傾造成,所以持之以恆的運動治療、改變習慣坐姿及足部矯正鞋墊的使用,三種都需一起配合應用,兒童內八步態異常就能早日回歸正常。
改變習慣
平時常常注意提醒孩童,以盤坐姿勢取代跪姿或W型坐姿,若習慣不改變,做很多的治療或穿戴輔具都是枉然勞力,這也是家常忽略的。
※小叮嚀:不要讓小朋友太早學習溜冰、直排輪或滑板車運動,避免加速內八更嚴重。
兒童內八運動治療
動作一
採坐姿,兩腳腳底相貼,腿部盡量彎曲到底,孩童兩手壓兩側膝蓋,往下碰地面重複20次。
動作二
採平躺姿,一腳膝蓋彎曲將小腿置於另一腳大腿上,類似翹二郎腿姿勢,父母幫助孩童作牽拉運動,一手下壓固定伸直腳側之骨盆,另一手置於彎曲腳之膝蓋上輕輕下壓,若孩童有疼痛,即在此角度來回震動20次,再換腳同上作法20次,對於較緊的那側,可多作幾次。
動作三
採趴姿,雙腳腳底相貼,腿部彎曲如青蛙狀,父母幫助孩童作牽拉運動,一手抓住相貼之雙腳腳背,往屁股方向移動,一手下壓固定屁股,若小朋友會因大腿內側疼痛兒自動性將屁股翹起,或雙腳無法再往上移時,固定於屁股上的手輕輕往下壓20下,可觀察兩側髖關節內側與床面產生縫隙空間,若越來越少,表是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已較放鬆。
學企鵝走路
兩腳膝蓋打直,腳板翹起,腳尖往外45度,以此姿行走訓練,讓大腿外旋肌肉練習用力。(※若孩童有膝關節韌帶鬆弛,於站姿時膝關節已呈過度後頂伸直,則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肌肉力量訓練
彈力圈運動
趾抓球運動
訓練腳趾抓力,有助於兒童足弓發展
腳趾伸展運動-足部剪刀、石頭、布
→認識兒童內八問題! 內八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若對足部有任何問題,歡迎就近請教您的足部評估師,或至全省Dr.Foot門市,由足部專業人員為您提供諮詢衛教、電腦評估量測、步態分析、足部輔具等服務。
年齡若超過3歲後仍有脛骨內旋而產生內八,且脛骨小腿與足的角度(TF angle)超過-45度,即需處理治療。
造成小孩走路內八通常原因有三個:
1、前足內收
2、脛骨內旋
3、髖關節過度內傾
這三種原因有可能單一產生,也有可能合併發生,需經醫療專業人員仔細檢查評估,來釐清分析與確定內八原因,大部分都是髖關節過度內傾造成,所以持之以恆的運動治療、改變習慣坐姿及足部矯正鞋墊的使用,三種都需一起配合應用,兒童內八步態異常就能早日回歸正常。
改變習慣
平時常常注意提醒孩童,以盤坐姿勢取代跪姿或W型坐姿,若習慣不改變,做很多的治療或穿戴輔具都是枉然勞力,這也是家常忽略的。
※小叮嚀:不要讓小朋友太早學習溜冰、直排輪或滑板車運動,避免加速內八更嚴重。
兒童內八運動治療
動作一
採坐姿,兩腳腳底相貼,腿部盡量彎曲到底,孩童兩手壓兩側膝蓋,往下碰地面重複20次。
動作二
採平躺姿,一腳膝蓋彎曲將小腿置於另一腳大腿上,類似翹二郎腿姿勢,父母幫助孩童作牽拉運動,一手下壓固定伸直腳側之骨盆,另一手置於彎曲腳之膝蓋上輕輕下壓,若孩童有疼痛,即在此角度來回震動20次,再換腳同上作法20次,對於較緊的那側,可多作幾次。
動作三
採趴姿,雙腳腳底相貼,腿部彎曲如青蛙狀,父母幫助孩童作牽拉運動,一手抓住相貼之雙腳腳背,往屁股方向移動,一手下壓固定屁股,若小朋友會因大腿內側疼痛兒自動性將屁股翹起,或雙腳無法再往上移時,固定於屁股上的手輕輕往下壓20下,可觀察兩側髖關節內側與床面產生縫隙空間,若越來越少,表是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已較放鬆。
學企鵝走路
兩腳膝蓋打直,腳板翹起,腳尖往外45度,以此姿行走訓練,讓大腿外旋肌肉練習用力。(※若孩童有膝關節韌帶鬆弛,於站姿時膝關節已呈過度後頂伸直,則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肌肉力量訓練
彈力圈運動
趾抓球運動
訓練腳趾抓力,有助於兒童足弓發展
腳趾伸展運動-足部剪刀、石頭、布
→認識兒童內八問題! 內八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若對足部有任何問題,歡迎就近請教您的足部評估師,或至全省Dr.Foot門市,由足部專業人員為您提供諮詢衛教、電腦評估量測、步態分析、足部輔具等服務。
認識兒童內八問題
怎樣的走路步態叫做內八?
孩子走路有內八的現象,該怎麼辦?
內八的步態為何?
我們觀察有些孩子走路常跌倒,仔細看他走路的步態,會發現兩腳容易碰撞而引起跌倒。兒童內八現象於臨床上是很常見的,2~5歲約10%會有這樣的問題,正常的步態是腳掌所指的方向與前進方向平行,或是稍微往外約10度的步態;而內八則是方向往內偏移前進,因此容易於行走中雙腳相絆而造成跌倒。
↑影片來源Dr.Foot新竹門市
造成內八的原因
造成小孩走路內八通常有三個原因,我們把腿分成三段來看,即是前足內收、脛骨內旋、髖關節過度內傾,這三種原因有可能單一產生,也有可能合併發生,需經醫療專業人員仔細檢查評估,來釐清分析與確定內八之原因。
新生兒的下肢骨骼就像胎兒時期的內轉或外轉,只是一般人看不太出來,隨著成長中大動作的發展,如:踢腿、爬行、站、走等動作,骨骼也會逐漸的減少外轉或內轉的角度,所以許多孩子在學走時期的外八或內八會自然消失。
少數因神經系統或先天骨骼結構異常,大部分的內八都屬於生理性的,在正確的運動與姿勢調整下會自己恢復。
一、前足內收
前腳掌內收,在一般新生兒及嬰幼兒常見,其原因為胎兒前足在母體子宮內壓迫產生,發生率約為1-10/1000,又以女寶寶的比例較高,單純的前腳掌內收,會於出生6~12週後開始自行復原,不需治療,但在出生2~3個月後,有大約15%的幼兒足部較僵硬,無法自發性改善且內收角度變得更大,此時須以牽拉運動治療並觀察3~4個月,若都無改善就需要積極處理。
二、小腿脛骨內旋
小腿脛骨內旋常見於1~3歲兒童,外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坐著時膝蓋骨是朝前方,但小腿以下向內轉,內八是因脛骨骨骼生理性發育正常之現象,也會自行復原,但孩童年齡若超過3歲後仍有脛骨內旋而產生內八,且經醫療專業人員檢查測量脛骨小腿與足的角度超過-45度,即須處理治療。
↑圖片取自網路
三、大腿骨內轉
大腿骨內轉常見於3歲以上兒童,又以3~8歲居多,這是因為3歲左右,大腿骨會由出生時的外轉逐漸內轉,若內轉過多就會形成內八。除上述問題外,大多數都是後天性居多,又以錯誤的姿勢性習慣造成為主,如兒童剛開始學坐或在地板上玩玩具、看電視,為要穩定坐姿平衡,常採用W型坐姿或跪坐,而產生髖關節股骨頭過度往內傾旋轉,也易造成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過緊。
孩子走路有內八的現象,該怎麼辦?
當孩子有走路內八的問題,建議家長找專業評估(物理治療師、復健科醫師、骨科醫生等),透過專業評估找出問題,才能找到最正確的處理方法,尤其是以下幾個特徵要特別留意:
1、僵硬的前足內收
2、只有單側或不對稱的內八走路
3、5歲以上仍有明顯小腿脛骨內轉
4、11歲以上仍有明顯大腿骨內轉
5、5歲以後內八更加嚴重
6、合併有其他疼痛問題,影響日常活動的參與
給家長之建議
造成發育內外八字的危險性因子有:早產兒、母體內壓胎、兒童體重過重、過早坐螃蟹椅或學步車、錯誤習慣之坐站姿,因此預防勝於治療,我們的建議是家長、教育機構或醫護人員應更加注重幼兒篩檢骨骼關節部份,請不要讓十個月以內的寶寶,利用螃蟹椅或學步車來學走路,六歲以內避免用跪姿或W型坐姿玩玩具、看書,避免站姿時習慣將兩腳交叉站,並提供更寬闊的空間讓孩童可盡情活動奔跑,隨時注意孩童之姿勢習慣,包含坐、站、走、躺等活動與變化,若發現您的孩童有任何腿形、步態上的問題,應立即請教足部方面之專業醫療人員。
↑影片來源Dr.Foot新竹門市
→如何評估足部問題?
→兒童內八問題可以透過運動治療而有所改善!
孩子走路有內八的現象,該怎麼辦?
內八的步態為何?
我們觀察有些孩子走路常跌倒,仔細看他走路的步態,會發現兩腳容易碰撞而引起跌倒。兒童內八現象於臨床上是很常見的,2~5歲約10%會有這樣的問題,正常的步態是腳掌所指的方向與前進方向平行,或是稍微往外約10度的步態;而內八則是方向往內偏移前進,因此容易於行走中雙腳相絆而造成跌倒。
↑影片來源Dr.Foot新竹門市
造成內八的原因
造成小孩走路內八通常有三個原因,我們把腿分成三段來看,即是前足內收、脛骨內旋、髖關節過度內傾,這三種原因有可能單一產生,也有可能合併發生,需經醫療專業人員仔細檢查評估,來釐清分析與確定內八之原因。
新生兒的下肢骨骼就像胎兒時期的內轉或外轉,只是一般人看不太出來,隨著成長中大動作的發展,如:踢腿、爬行、站、走等動作,骨骼也會逐漸的減少外轉或內轉的角度,所以許多孩子在學走時期的外八或內八會自然消失。
少數因神經系統或先天骨骼結構異常,大部分的內八都屬於生理性的,在正確的運動與姿勢調整下會自己恢復。
一、前足內收
前腳掌內收,在一般新生兒及嬰幼兒常見,其原因為胎兒前足在母體子宮內壓迫產生,發生率約為1-10/1000,又以女寶寶的比例較高,單純的前腳掌內收,會於出生6~12週後開始自行復原,不需治療,但在出生2~3個月後,有大約15%的幼兒足部較僵硬,無法自發性改善且內收角度變得更大,此時須以牽拉運動治療並觀察3~4個月,若都無改善就需要積極處理。
二、小腿脛骨內旋
小腿脛骨內旋常見於1~3歲兒童,外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坐著時膝蓋骨是朝前方,但小腿以下向內轉,內八是因脛骨骨骼生理性發育正常之現象,也會自行復原,但孩童年齡若超過3歲後仍有脛骨內旋而產生內八,且經醫療專業人員檢查測量脛骨小腿與足的角度超過-45度,即須處理治療。
↑圖片取自網路
三、大腿骨內轉
大腿骨內轉常見於3歲以上兒童,又以3~8歲居多,這是因為3歲左右,大腿骨會由出生時的外轉逐漸內轉,若內轉過多就會形成內八。除上述問題外,大多數都是後天性居多,又以錯誤的姿勢性習慣造成為主,如兒童剛開始學坐或在地板上玩玩具、看電視,為要穩定坐姿平衡,常採用W型坐姿或跪坐,而產生髖關節股骨頭過度往內傾旋轉,也易造成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過緊。
孩子走路有內八的現象,該怎麼辦?
當孩子有走路內八的問題,建議家長找專業評估(物理治療師、復健科醫師、骨科醫生等),透過專業評估找出問題,才能找到最正確的處理方法,尤其是以下幾個特徵要特別留意:
1、僵硬的前足內收
2、只有單側或不對稱的內八走路
3、5歲以上仍有明顯小腿脛骨內轉
4、11歲以上仍有明顯大腿骨內轉
5、5歲以後內八更加嚴重
6、合併有其他疼痛問題,影響日常活動的參與
給家長之建議
造成發育內外八字的危險性因子有:早產兒、母體內壓胎、兒童體重過重、過早坐螃蟹椅或學步車、錯誤習慣之坐站姿,因此預防勝於治療,我們的建議是家長、教育機構或醫護人員應更加注重幼兒篩檢骨骼關節部份,請不要讓十個月以內的寶寶,利用螃蟹椅或學步車來學走路,六歲以內避免用跪姿或W型坐姿玩玩具、看書,避免站姿時習慣將兩腳交叉站,並提供更寬闊的空間讓孩童可盡情活動奔跑,隨時注意孩童之姿勢習慣,包含坐、站、走、躺等活動與變化,若發現您的孩童有任何腿形、步態上的問題,應立即請教足部方面之專業醫療人員。
↑影片來源Dr.Foot新竹門市
→如何評估足部問題?
→兒童內八問題可以透過運動治療而有所改善!
2016/09/10
[選鞋方法]步行是預防衰老的方法,年長者選鞋要點!
隨著年齡增加,腳型也會隨之改變
隨著年紀日漸老邁,骨骼的強度與肌肉的活動力也逐漸衰退。長年支撐身體重量的雙腳,不知不覺就變形了。
O形腿的人,鞋子的外側容易磨損,鞋底外側如果能略高一點,行走起來就會更舒適方便。相反的,X形腿的人,容易磨損鞋底內側,最好穿內側略高一點的鞋,行走上就會輕鬆許多。若鞋子無法做這樣的調整,也可以透過矯形鞋墊來做調整,如此一來即使腳有些變形,只要能正確選用對的矯正鞋墊或鞋款,就能減緩原本行走上的不適感。
無論如何,出去走一走對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都有好處。與其因腳部衰老而閉門不出,還不如出門走走,才能留住健康與體力!
散步後要進行按摩
充分按摩每一根腳趾,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消除疲勞、減輕足部壓力。盡量彎曲腳趾,這時腳底就會形成「ㄟ」形,並用手指進行按壓,也有助於足部循環與放鬆。
年長者選鞋要點
●年長者腳抬不高,步伐也較小,所以要選擇較輕的鞋款。
●年長者在雨天或上下樓梯時容易滑倒,因此鞋底應選擇「防滑」材質。
●為確保腳底穩定,要選鞋跟稍微向後傾的鞋。
●鞋尖要向上翹,不易被絆倒,行走上也較為省力。
●鞋內部要軟硬適中,並具有保暖效果的材質,對於年長者容易腳部冰冷,能有較好的保暖與保護效果。
●楦頭應選寬楦款,有助於前掌與腳趾的伸展,走起路來也比較輕鬆。
●鞋面要高,能完全的包覆足踝,以達到穩固保護的作用,最好選擇黏扣式或繫鞋帶款。
→延伸閱讀:高齡化社會,你不可不知的「肌少症」
隨著年紀日漸老邁,骨骼的強度與肌肉的活動力也逐漸衰退。長年支撐身體重量的雙腳,不知不覺就變形了。
O形腿的人,鞋子的外側容易磨損,鞋底外側如果能略高一點,行走起來就會更舒適方便。相反的,X形腿的人,容易磨損鞋底內側,最好穿內側略高一點的鞋,行走上就會輕鬆許多。若鞋子無法做這樣的調整,也可以透過矯形鞋墊來做調整,如此一來即使腳有些變形,只要能正確選用對的矯正鞋墊或鞋款,就能減緩原本行走上的不適感。
無論如何,出去走一走對延緩衰老、保持健康都有好處。與其因腳部衰老而閉門不出,還不如出門走走,才能留住健康與體力!
散步後要進行按摩
充分按摩每一根腳趾,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消除疲勞、減輕足部壓力。盡量彎曲腳趾,這時腳底就會形成「ㄟ」形,並用手指進行按壓,也有助於足部循環與放鬆。
年長者選鞋要點
●年長者腳抬不高,步伐也較小,所以要選擇較輕的鞋款。
●年長者在雨天或上下樓梯時容易滑倒,因此鞋底應選擇「防滑」材質。
●為確保腳底穩定,要選鞋跟稍微向後傾的鞋。
●鞋尖要向上翹,不易被絆倒,行走上也較為省力。
●鞋內部要軟硬適中,並具有保暖效果的材質,對於年長者容易腳部冰冷,能有較好的保暖與保護效果。
●楦頭應選寬楦款,有助於前掌與腳趾的伸展,走起路來也比較輕鬆。
●鞋面要高,能完全的包覆足踝,以達到穩固保護的作用,最好選擇黏扣式或繫鞋帶款。
→延伸閱讀:高齡化社會,你不可不知的「肌少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