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2

小孩踮腳尖走路正常嗎?



孩子在學習站立、走路、跑步的過程中,通常會容易出現踮腳尖的現象,這是因為他們正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姿勢與速度,2歲前這個現象是屬於正常的,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如果孩子總是踮腳,幾乎沒有平放,且不容易維持蹲姿,甚至3~4歲依舊踮著腳走路,就需要進一步了解其他可能的狀況。

常見踮腳尖走路原因

1、長短腳:踮腳尖通常是兩隻腳一起墊著,如果只有一隻腳墊著,有可能是因為長短腳,或是一邊的張力比較高,張力較高的就會墊腳尖。(點我→了解長短腳)

2、感覺統合異常:就職能治療而言,會較著重於寶寶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其前庭、本體覺與觸覺的整合出現問題,例如20﹪自閉症小孩會出現踮腳尖,因為踮腳尖可以帶較多的搖晃感和不同的關節壓力刺激,他喜歡前庭刺激與本體覺刺激,所以他喜歡踮腳擺動身體搖晃,這也是他喜歡墊腳走路的可能原因。

3、過度敏感:寶寶也可能是因為觸覺防禦而造成墊腳尖,這麼做是為了減少腳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例如:寶寶有時候突然踏到冰涼的地磚,也會出現墊腳尖的動作。

4、阿基里斯腱(後腳筋)太短:這部分較難論斷因果,因為它和踮腳走路互為因果,究竟是因為後腳筋太短而造成墊腳尖?還是因為長期墊腳尖造成後腳筋太短?

5、神經肌肉骨骼問題:這是最為嚴重的情況,因為腦性麻痺或部分先天性疾病,也會導致寶寶有墊腳尖的習慣,許多研究顯示踮腳尖可能是發展障礙孩子早期的徵兆之一。

6、太早使用螃蟹車:因為螃蟹車只要稍為一蹬就可以移動,使得孩子容易以踮腳的方式行走,這樣的方式其實不利於孩子學習正確的走路步態,建議等孩子可以扶著走路時再使用為佳。


如何判別正常與異常?

正常情況
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四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以下兩種狀況非常常見,但皆屬正常,爸媽不必太擔心。
狀況一:一走路就墊腳尖,但站立不動時就踩平,或是也可以蹲的很好。
狀況二:有時候墊腳尖,有時候又正常走路。

異常情況
最擔心的是先天後腳筋有問題,或是足部有異常,孩子在還不會走路時,可能就會有其它的異常出現,不太會到學走路時才發現踮腳尖的現象;因為既然是病理性的,還沒學走前,腳的活動時,可能就會不對勁的異常訊號。

復健與治療
若是因先天疾病導致足部異常,須先各別處理疾病問題,再進行復建,才能治標治本。若是感覺統合問題,就必須進行感覺統合治療;當找不出寶寶墊腳尖的原因時,家長應反覆提醒寶寶要踏平,或是提供誘因以改變習慣,甚至可以讓他穿上硬底的鞋子,幫助矯正,也可以諮詢足踝專業醫療人員,評估適合的輔具或運動來協助調整。

以上問題,須由專業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做專業評估,才能針對問題來進行治療與改善,切勿道聽塗說使用偏方或來路不明產品,避免惡化問題。


Dr.Foot 全省專業足部評估中心-服務據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